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关注樊老师微信
  • 联系我们
  • 客服QQ
  • 人生的幸福,关键在于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每日观察0108)

    2019-09-30 12:12:38 樊荣强 91

    图片关键词

    文/樊荣强

    昨天中午,我专程去到大龙山顶上的龙法寺,听朗澍法师讲经。

    最近几年,我因为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哲学博士课程学习,其中有一门佛教哲学课程,于是也开始学习佛教相关知识,甚至还开过两次《佛学入门》讲座。

    六年前在梁平双桂堂呆过两天,对佛学有了更多的领悟。尤其是四圣谛作为一种思考问题的模式,我把它引入到演讲、写作与沟通之中,成为一个经典的结构化表达工具之一,给无数的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

    当然,我并没有一点皈依佛门的意思,毕竟,我是一个自认为非常理性的人,更是一个喜欢研究学问的人。确实,学习研究佛学,还是蛮有意思的,至少,它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一,身为中国人,如果不懂得一点佛教,那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缺憾。

    听法师讲经,我也这算是第一次,也怀着很好奇的心理。

    昨天,朗澍法师从《地藏经》“若有众生,盗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讲起,重点讲了佛教五戒之第二戒——不偷盗。他分别阐述了什么是偷盗?或者叫不予取,以及偷盗这种重罪,将会有什么样的果报。

    从一点开始讲道,两点半结束。我全程都听了下来。而现场的五六十号人,绝大多数都是女性。男性不超过十个人。而且,女性的年龄也都偏大,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老年人居多。

    我最深的感受是,佛教究竟带给人们什么?我觉得,更多的是人伦教化的作用。以前读虚云老和尚的著作,发现他将中国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与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分别对应起来,不杀生即仕,不偷盗即义,不淫邪即礼,不妄语即智,不饮酒即信。

    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可以说,仁义礼智信,或者说佛教的五戒,其实都告诉我们如何跟身边的人处理好关系。

    以前读梁漱溟先生的文章,梁先生曾经讲,一个人要过得很幸福,必须处理好三大问题,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我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更加高屋建瓴的一个说法。在这三种关系当中,人与人的关系又是最为核心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那将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

    佛教并不是告诉我们如何逃避现实的宗教,而是教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化解现实矛盾的一套理论与方法。没有这样的功能,它就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了。

    而人与人的关系,除了无可回避的亲缘关系之外,人还必须不断地发展与单位领导和同事、与生意上的客户和伙伴、与学习上的老师和同学、与社会上各种场景中的陌生人和朋友的关系。一切的功名利禄的获得与拥有,都与我们是否处理好了各种人际关系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