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仁义礼智信,一个不能少(标准002/300)
标准002/300人品
文/樊荣强
与人相识,吸引我们的是容貌;与人相交,打动我们的是语言;与人相爱,取决于对方的人品。
人品,是一个人是否靠谱的依据。何谓人品好?不外乎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中国儒家传统讲“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就是“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第一个字:仁。仁就是仁慈。心怀善意,不整人,不害人;乐于助人,不自私,不吝啬;老实本分,不欺弱,不附强;宽厚温和,不呈强,不斗狠。
第二个字:义。所谓义,就是公正、合理、应当,因此,重义之人勇于担当,不怕吃亏,不占便宜,更不抢人好处,更不会什么都斤斤计较。俗话说,吃亏是福,正是义字最好的诠释。
第三个字:礼。所谓礼,我认为分三层:最表面一层的意思就是礼貌待人,中间层的意思是守规矩,最底层的意思则是敬畏与感恩。没有礼貌和不讲规矩,其原因也就是缺乏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有礼之人,既有礼貌,也守规矩,更在心底保存一份对天地神明、自然社会的敬畏与感恩。
第四个字:智。所谓智,就是指聪明。人品不是单纯的善良、义气、诚信就够的,绝对不能犯傻。孔子的学生子贡评价他是“仁且智”的圣人。其实,这个仁智统一,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德才兼备。
第五个字:信。说话算数,承诺必达,就是信。守信的人,不会用甜言蜜语欺骗人,也不会敷衍了事糊弄人。答应别人的事,尽力做到;借了他人的钱,绝不赖账。他们真实、坦荡,不遮遮掩掩,不虚情假意,让人觉得安全可靠,值得信赖和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