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关注樊老师微信
  • 联系我们
  • 客服QQ
  • 简说老子话写作81:信言不美

    2025-02-27 13:08:52 樊荣强 5

    重庆口才培训,演讲培训,樊荣强,当众讲话

    文/樊荣强

    【老子·第八十一章】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老子《道德经》写到了八十一章,也应该有个总结了。

    这个总结写什么,该怎么写呢?我们来看看老子写《道德经》的初衷:他在周朝衰落之际,辞掉国家图书馆的领导职务,骑着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关令尹喜的恳请下,才写下《道德经》。

    一开始,他就在《道德经》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我说的东西并不一定完全可信,毕竟,道是不可言说的,一旦说出来,就不会是道的本身。前面写了八十章后,老子最后要说什么呢?

    首先,老子用一种谦逊的态度,为我们读者做了心理建设,希望我们能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他的作品。这种谦逊的态度,在当今的许多作品前言或后记中也常常能看到。作者之所以表现出谦逊,是为了让读者不要过于抵触,而是能够认真地阅读作品,理解作者的观点。这是每一个作家所渴望的。

    老子用了三句话来为读者进行心理建设:

    第一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这里的“信言”指的是可以信赖的话语。而“不美”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不注重修辞,语言质朴,甚至可能有些粗糙,就像那句俗语“话糙理不糙”一样;另一种是指听起来可能不太悦耳,不太讨喜,换个说法就是,我说的话值得你相信,但是,可能你听起来觉得不舒服,甚至你觉得是冒犯你,得罪你,换个相近的俗语来讲就是“忠言逆耳”。这两种理解,究竟哪一种是老子的愿意呢?也许兼而有之。

    为什么老子要说“信言不美”呢?答案就是“美言不信”,话说得越好听,用词越华丽,其中的道理就越不可信。老子这么说,就是要告诫尹喜这个第一读者,以及未来无数可能的读者,我的文笔很朴素,说话也不大好听,但愿你们能听进去,听不进去也不要怪我。

    第二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这里的“不辩”二字,既指不善于辩论,也指不喜欢辩论。善良的人往往不善于也不喜欢参与辩论,为什么呢?因为“辩者不善”,善于辩论和喜欢辩论的人,总是通过辩论来掩饰自己的行为不端以及内心的邪恶,他们肯定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老子的意思是,你可能觉得我是一个不善于辩论,也不喜欢辩论的人,甚至小看我的辩才。没关系,我无所谓,因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不是那种巧舌如簧的坏人。

    第三句: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聪明的人不一定拥有广博的知识,而看似博学多才的人可能并不真正聪明。老子的意思是,你可能觉得我的知识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渊博,是的,我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而仅仅是一个对“道”略有研究和领悟的人。但是,我也实话告诉你,那些看上去“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的人,实际上是一个无知的笨蛋。

    老子上述“不美”“不辩”“不博”三个谦辞,把自己放到了恰当的位置,读者完成了心理建设。我们觉得老子不是一个吹嘘自己的人,他写的东西应该是可靠的,值得一读。

    最后,老子转入正题,总结《道德经》的核心观点,奉献给那些一心成圣的人。他写道:

    圣人不会为自己积累任何东西。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呢?因为他一心为天下苍生,所以他越是帮助世人,自己就会拥有越多;越是奉献给世人,自己就会拥有更多。

    为什么圣人必须做到无私地“为人”和“与人”呢?因为上天的规律(道),就是有利于天下,而不损害天下。因此,作为与天道合一的圣人,他应当遵循的根本规则就是:顺势而为,但绝不与世人相争。



    立即报名 免费试听

    填写以下报名表,获赠800元试听机会一次。获赠《樊荣强讲话技术》秘籍一本。上课地点: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东原中心4号楼1205

    023-6385-4370 135-0035-2876

    服务QQ:754934632  咨询时间:9:00 ~ 9:00

    您也可以拨打 : 187-2336-1670
    服务时间: 7x24小时

    电话咨询
    免费试学
    热门课程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