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关注樊老师微信
  • 联系我们
  • 客服QQ
  • 孔子倡导的说话三原则

    2025-04-01 12:59:14 樊荣强 5

    1

    《论语·季氏》载,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侍,陪侍,伺候。

    君子,应指尊长,包括长辈、老师、长官。

    愆,音牵,失误,过失。

    躁,毛躁,急躁。《鲁论语》躁作傲,《荀子·劝学》“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亦用傲,至今许多学者坚持认为傲为长。

    颜色,脸色。

    瞽,音古,眼瞎。

    用现代汉语重述此章:“陪伴尊长容易犯三种过失:话没轮到说而抢着说,叫作毛躁;轮到说而不说,叫作隐瞒;不看尊长的脸色而随意说,叫作盲目。”

    显然,孔子告诉弟子们在尊长面前如何说话,特别是掌握好说话的时机。不过,孔子不是正面告知,而是从反面给予警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话语更有力量。

    2

    说话,是人类的本能,是人际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谁都会说话,但说不说,怎么说,以及什么时候说,效果却大不同。

    许多人熟知鲁迅先生在《野草·立论》中描绘的画面,三个客人对主人刚满月的孩子做出了不同的展望,得到了不同的回报:

    “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客人得到一番感谢;

    “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客人收回几句恭维;

    “这孩子将来要死的”,客人遭到大家痛打。

    梦中的“我”以小学生的身份想既不谎人,也不遭打,请教老师该怎么说,老师告诉他:“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20世纪初的众生相、世俗风,在鲁迅先生辛辣、幽默的笔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客人在主人给孩子庆满月的场合,应该讲求恰如其分的礼节。套用孔子的话,前两位客人的失误大约属于“隐”,说了好听但不着边际的话,虚伪;后一位客人的过失在“瞽”,说的虽是未来实情,但太不给主人面子,莽撞。

    至于老师给出的答案,则是缘于世俗的圆滑和模棱两可,同样是不可取的虚与委蛇,其实也属于“隐”。

    3

    说话,起码有对象、场合、时机、语境等几个因素要顾及。前三个因素较易理解,孔子所说,即在对象已定的前提下强调说话的时机。

    所谓语境,应是总概念,除上述三个因素外,还指说话主题及气氛。以愚之见,“躁”或“傲”,以及“隐”“瞽”之病,不仅在尊长面前易犯,亦普遍见于各种说话场合。

    其中,尤以“隐”为最。传统习俗是“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假若舆论一律,更是套话、空话、假话大肆流行。真心实意被遮掩,真情实据被隐瞒,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皆如此。

    先秦诸子大都重视说话问题,而最有研究的,其中就有法家思想家韩非。韩非说话口吃,口语表达欠佳,但却善于执笔著书,其《说难》即千古名文。

    清代一学者注曰:“夫说者有逆顺之机,顺以招福,逆而制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以此说之,所以难也。”

    其实,韩非主要讲向上进言的关键,在于了解君主的心。其说大概使司马迁深有感触,故太史公在《老子韩非列传》中置韩非诸多著作于不顾,只大段引用《说难》原文,且叹“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必须指出,孔子希望弟子们会说话的同时,又一再表明以“巧言”(公冶长篇)为耻。能说会道,溜须拍马,已是人品不佳,孔子十分厌恶。

    诚恳,坦率,有礼,应该是孔子倡导的说话三原则。倘有适当的方式、方法与技巧,则更佳。

    END



    立即报名 免费试听

    填写以下报名表,获赠800元试听机会一次。获赠《樊荣强讲话技术》秘籍一本。上课地点: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东原中心4号楼1205

    023-6385-4370 135-0035-2876

    服务QQ:754934632  咨询时间:9:00 ~ 9:00

    您也可以拨打 : 187-2336-1670
    服务时间: 7x24小时

    电话咨询
    免费试学
    热门课程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