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与创新
四川一考生绘画大师徐悲鸿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孟子则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二位贤者,一个强调创新,一个强调规范,二者孰是孰非,很难判定。今天,我们从小羽的创业过程中可以得知:在规范中创新,才是二者最佳的组合原则。首先,我们承认规范与创新之间存在着矛盾。创新就是要勇于否定权威,打破旧框架的束缚。小羽在研发新式花茶时就历经几年试验,尝试了无数的传统工艺,从失败中
查看更多 2025-02-21 樊荣强 8
-
“三境”提升素养,语文浸润人生
黑龙江一考生借用王国维先生将做学问分为“三重境界”之思路,我也想将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分为“三境”——课堂上随名师以解惑,课堂厚阅读以薄发,生活中重实践以体验,从而构建语文大厦,浸润精彩人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与问,夯实语文素养大厦的基石,此第一境也。课堂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不能脱离课堂学习,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走入校园,在教室里学
查看更多 2025-02-21 樊荣强 8
-
东方古国韵,魅力传四方
河南一考生。对外国朋友来说,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他不仅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更有着鲜明,而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国民性格,其实要了解中国文化不妨先从中华美食京剧一带一路开始。中华美食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在有些国家的人眼中,吃饭是为了果腹,然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食是对抗生态平庸生活的武器,在中国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种美食,为其代言,也许你都听说过中国春节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
查看更多 2025-02-21 樊荣强 7
-
被需要,才是存在的理由
上海一考生有人说被需要才是存在的理由,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其实每个人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是普遍存在的。当然渴望被需要时,这种心态会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周恩来在年少时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良好家世与聪明才智,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一种舒适,没有风险的生活,但他胸怀大,志在英租界目睹了华人受欺凌的时间候,周恩来觉得祖国需要他
查看更多 2025-02-21 樊荣强 6
-
劳动问题二三辩
河北一考生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问题二三辩”,我想就当下一些同学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大家共勉。第一种观点:“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错!这是在逃避劳动,本质上是懒惰的表现。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没认识到劳动能强身健体,可增强智力和才干。大家想想,毛泽东忙吗?周恩来忙吗?忙。在延安,他们日理万机,运筹帷幄,但照样延安军民一起参加南泥湾的劳动。他们的时
查看更多 2025-02-21 樊荣强 7
-
鸿沟万里,路在脚下
浙江一考生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哲学家就提出了三个触及人类灵魂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看起来似乎简单而又自负,但细细想来,我是谁?该怎么回答呢?我是一个高中生、父母的孩子、刚刚18岁的成年人、同学眼中的“学霸”、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接班人、热血青年?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现实告诉我,我们自身与这些词汇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鸿沟。好在,这些残酷的落差都是有办法解决的。冷
查看更多 2025-02-21 樊荣强 7
-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高三语文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
查看更多 2025-02-21 樊荣强 10
-
《外国诗两首》返回课文
人教版初三下册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
查看更多 2025-02-21 樊荣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