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说老子话写作47:不行而知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我曾经说,老子是一个逆向思维大师。在这一章,老子把逆向思维的能耐再次发挥到一个特别的高度。老子在本章探讨的是“成就事业的条件”这一千古热门话题。对此问题的答案,有一个说法特别流行,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行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可是,如果你要跟老子讲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7
-
简说老子话写作46:知足常足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六章】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读《道德经》,我会时常想象老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究竟长什么模样,是什么性格,跟人打交道会不会社恐,或者总是跟人抬扛。如果老子活到今天,如果他也整天拿着手机玩头条,刷抖音,大概率他会到处吐槽,跟人抬杠,被人骂键盘侠和杠精。原因很简单,我猜想他是一个性格孤傲的人,一般人根本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9
-
简说老子话写作45:大巧若拙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五章】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是中国谋略学始祖,或者说,老子是玩阴谋诡计的高手。说这个话,可能有人不同意,说老子的人生追求是如婴儿般纯洁,怎么可能玩阴谋诡计?的确,在《道德经》第十章里,老子以诘句写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聚结精气以达到柔和、柔顺、柔韧,能呈现出婴儿般无欲的状态吗?从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7
-
简说老子话写作44:知止不殆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四章】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一章,老子让读者做选择题。他分别出了三道选择题:名誉和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重要?生命和财产比起来,哪一个更珍贵?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有害?虽然老子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是,以老子一惯的“无为”观念,很显然,生命比名誉更重要,生命比财产更珍贵,得到比失去更有害。名誉、财产这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6
-
简说老子话写作43:不言之教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三章】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这一章,老子继续阐释他的“弱者道之用”以及“无为”思想。让人特别佩服的是一点是,老子总能看到我们常人所看不到的更深一层的道理。在常人看来,弱的就是弱的,柔的就是柔的,但是,老子不这么看,他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你拿着它去跟整个天下的其他东西比较,就会发现它是最坚强的。尤其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8
-
简说老子话写作42:三生万物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这一章,从古至今最有争议的是对“一”“二”“三”的解释。老子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依然只是各执一词,各自自圆其说。我赞同陈鼓应先生的观点,本章为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就是世界是怎么来的,就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8
-
简说老子话写作41:道隐无名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老子是挺孤傲的一个人,说话虽然算不上刻薄,但是很多时候真的让人接不住。就连老子这个称谓,就让一般人够不着。老子不姓老,姓李,全名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4
-
简说老子话写作40:有生于无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章】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读《道德经》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悟性和理解力。与《论语》比较起来,《道德经》更加烧脑,一则老子的观点比孔子的观点深奥,二则《道德经》的文言文比《论语》更加简洁。因此,读《道德经》,对很多人来讲近乎猜谜。而比猜谜更麻烦的是,平常的猜谜,谜底几乎都是唯一的。而读《道德经》这样的猜谜,没有唯一的谜底,每个猜谜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