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荣强:一切的成长都源于改变
改变,从现在开始文/樊荣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和困难往往会迫使我们去改变,去适应新的环境,去接受新的挑战。这就是“一切的成长都源于改变”的真谛。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主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大多数人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但大多数人都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往往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而这些行为和
查看更多 2025-03-13 樊荣强 4
-
张维迎:批评比廉价的赞美更有价值
本文首发刊载于8月14日的《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周政华从1980年代初露头角,到如今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张维迎数十年来从未改变过自己对于“市场”的信仰。无论为企业家代言、打气,还是在高校内推进改革,抑或在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言,张维迎一直秉持着对政府限权、对市场放开的思路,从未动摇。日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对以见解独到而闻名的“海归”经济学家张维迎进行了专访。“红顶商人不创造社会价值”记者:
查看更多 2025-03-13 樊荣强 3
-
张维迎:批评别人道德水平差的人,相当一部分道德水平最差
▍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市场本身没有改变人的本性,市场从不试图改变人的本性,拥护市场的人没有想过用市场改变人的本性;反过来,正因人的本性没法改变,所以才有了市场经济,也才需要市场经济。市场使人的行为更符合善的要求。人的本性是什么?宽泛点说,就是几乎所有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self-centered),自爱的(self-loved)。我不是说人一定是自私的,但人确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一点上,亚里
查看更多 2025-03-13 樊荣强 3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种道德伦理的反思
文/樊荣强自古以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老的箴言一直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和尊重。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的事情,你也不应该对别人做。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自己的行为的负责任态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个原则是否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它是一种基于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受
查看更多 2025-03-13 樊荣强 3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孔子论语为引
文/樊荣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智慧,其中,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至今仍被广大的人们所传颂。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哪些己所不欲者应勿施于人。这里的“己所不欲”,实际上是指自己的意愿、欲望和需求,
查看更多 2025-03-13 樊荣强 3
-
樊荣强乱弹论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职场中的权责与行动
文/樊荣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点,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职场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这一观点在职场中的应用:哪些行为属于“不在其位却谋其政”?为什么不能死守教条,而应该“不在其位也谋其政”?以及怎么做到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并且赢得领导和同事的尊敬?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权力或者职责去
查看更多 2025-03-13 樊荣强 5
-
樊荣强乱弹论语:以孔子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为题的探讨
文/樊荣强“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极度尊重和追求。这句话的含义是,只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就可以安心地死去。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极度热爱和追求,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极度尊重和珍视。一、道的内涵与主要内容“朝闻道,夕死可矣”,在这里,“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可以指道德规范,也可以指人生哲学,甚至可以指宇宙法则。具体来说,我们所要“闻道”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
查看更多 2025-03-13 樊荣强 7
-
樊荣强:人生是一个妥协的过程
文/樊荣强人生,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神秘的概念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和普通人探讨的主题。在众多关于人生的解释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生其实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这种观点强调了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做出选择、权衡利弊、接受妥协的必然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妥协的定义、妥协的重要性以及妥协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妥协。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或者违背自己的信念,而是在面对冲突和
查看更多 2025-03-13 樊荣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