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思维”算不算一个惊天发现?(每日观察0121)
文/樊荣强
昨天晚上口才课,着重训练“问答思维”。这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而且这是由我樊荣强发明的一个概念。
我要特别强调是我樊荣强发明的,是因为几年前的时候,有人直接抄袭我的文章,把“问答思维”说成是他发明的了。至于是谁抄袭了,我就不点名了,只是深圳一个不知名的口才培训师而已。
语言生成机制
“问答思维”这个概念是工具性概念,着重解决思路的拓展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解决语言的生成问题。
语言是人类思考与交流的工具,它记录、承载、传递人类认识事物所产生的信息。
语言的生成就是指人的大脑中,语言是如何围绕着观察认识的对象而产生、增加并且系统化。这并不是指语言的起源,而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情景中,某个人大脑中的语言的生成。
在讲话与写作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语言的生成机制,那么就很难把讲话与写作这件事做好。
从2008年开始从事口才培训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地研究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解决学生“没有话说”的问题。
思考的定义
我认为,不会思考就不会讲话和写作。于是,我的研究是思考的定义开始。
我问过无数的人,思考的定义是什么。基本上都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查阅词典,对思考的定义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
但是,这个定义是抽象的。
我希望有一个简单,好理解,便于操作的定义。思考必须当成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我要通过一个定义告诉人们,我们可能怎么来思考。
我最终给出的定义是:
思考=提问-回答
思考首先是一个过程,从提出疑问开始,然后求解答案,最后进行回答。
思考是一个消除疑问的过程,我把它的定义写成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为了便于理解和操作。就像学校考试一样,某道考题(提问)的分值是10分,如果你答题(回答)完美,老师就会给你10分,因为你彻底消解了疑问;如果你只答对了一半或者只答出了一半,老师只会给你5分,因为你没有彻底消解疑问。
问题链思维
一个“提问-回答”构成一个思考的基本单元,而持续的“提问-回答-提问-回答……”则构成一个问题链,所以我把它称为“问题链思维”,也简称为“问答思维”。
为什么要讨论持续的思考呢?因为我们除了要在整体上提出一个大的疑问,然后再给予回答之外,还需要具体地展开和深入地展开思考,而且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考才会全面而深入,我们的讲话与写作才有内容,语言才会生成得更丰富而完美。
对问题链思维的领悟与我在10几年前广州做过记者有密切的关系。“美联社之父”斯通提出“5W1H”的导语格式化要求,成为新闻写作的基本准则。而“5W1H”其实就是6个疑问:5W指的是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1H指的是怎么样。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实就是不断提问与获得答案的过程。
由此我也发现,世上所有的文章其实只有两种:一种叫叙述体,一种叫问答体。在形式上,叙述体基本上没有问句,而只有陈述句,偶尔有的问句,也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已;问答体又可以叫对话体,既有陈述句,也有疑问句,就像《论语》《黄帝内经》《理想国》等经典著作那样。
在思考层面上,语言是靠“提问-回答”而生成的,因此叙述体的文章,只不过是将脑海中的那些疑问句在讲或写出来的时候省略掉了而已,因此,问答体可以简化为叙述体,而叙述体也可以还原为问答体。
三个“元问题”
学会思考首先就会学习提问。不会提问,就不会思考。
这里要稍做词义辨析:这里的“提问”指的是提出疑问,而不是指提出问题。问题是广义的,包括毛病、欠缺、不足;事情;疑问。广义的提问,可能指的是向别人或自己指出某个毛病或者某件事情,狭义的提问,仅仅指提出疑问。
那么,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什么样的疑问呢?只有三种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问是什么,是我们想了解事实;问为什么,是我们想知道某个事实背后的原因;问怎么办,是我们想知道如何实现某个目标。这三种类型的问题其性质和对应的答案如下:
是什么——描述性问题——事实式答案
为什么——解释性问题——道理式答案
怎么办——规定性问题——要求式答案
我们所有的思考、讲话和写作,都是围绕着这三个疑问而展开的,我们总是在“摆事实、讲道理、提要求”,因此,这三种类型的问题我把它们称为“元问题”或“元疑问”。
“元”就是基本、根本的意思,“元问题”就是基本、根本的问题。任何一个疑问,都可以归结为要么是什么、要么为什么、要么怎么办,再无其他可能。
因为我们所有的思考都是在回答“元问题”,因此,我把我的发现命名为“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