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时一定要善于发挥肢体语言的影响力(每日观察1043)
文/樊荣强
我经常受邀为一些单位组织的演讲比赛的选手做赛前指导,选手们给我提到最多的问题是关于手势的。
他们说,稿子写好了,基本上背下来了,也为自己设计了几个动作,但请樊老师再看看我这些动作合适不,还需要在哪里增加几个动作。
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一般都不重视肢体语言,只除了说为表示尊重要看着对方讲话之外,基本上不会想自己手上要来点什么动作。
可是,一上台演讲,尤其是演讲比赛,似乎没有几个手势动作,就感觉自己像个傻子,死板,不自信,不生动,缺乏开放性和激情,至少表现得不专业。
对于手势等肢体动作,我在演讲口才培训中有要求,但往往不把它作为重点,也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大家练什么手势动作。原因很简单,当你上台还很紧张的时候,我再提关于手势等肢体动作的要求,基本上你没有按要求去做,甚至会让你更紧张。
我一般在让你上台多次体验讲话之后,再给学员讲解如何运用手势等肢体语言。也就是让学员多次上台不再紧张之后再让大家练习肢体表现。
最初的时候,我只要求两点:
一是要敢于用眼睛看人,要与听众有眼神的交流,要善于运用“五秒钟法则”,在听众里面找到热情、友善、专注的分布于各个方位的几位听众,而他们进行轮流的眼神交流——至少一次对视五秒钟以上,说完一句完整的话,等他点头回应之后,你再换下一个听众对视。
二是要在开口两句话之后就把举到胸前。即便你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动作,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放到胸前,你稍有情绪,或者想用手来比划某个东西时,手就会自然地动起来。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学习美学时,读过《诗经》的《毛诗序》,其中关于人的情志与诗歌、音乐、舞蹈关系那段十分有名的论述,我印象特别深刻: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有感而发的时候,先是用语言来表达;觉得语言不足以表达时,就会用不断地表示感叹;如果感叹还不足,就会用唱歌来表达;如果唱歌还不足,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
因此,各位不必十分在意自己的手势等肢体表现,只要有意识地把举在胸前,慢慢习惯了,你就会自动地挥动起来的——而且自然而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