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当众讲话的真正困难在这里,如何战胜它呢?
文/樊荣强
前几天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生意做得挺大的一位老板。朋友说他虽然生意做得好,可是在公众场合讲话,对他来讲是最大的挑战,通常情况下,如果有需要他讲话的场合,他都让自己所聘请的老总代他讲话。
那位老板说,他平时跟人聊天谈生意,完全没有任何障碍,甚至觉得自己还挺厉害,但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开会的时候,尤其是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下面一群人,经常容易出现没有话讲、思路混乱、大脑空白的状况。因此,遇到开会要讲话的时候,他能不讲就不讲,能让身边的人代讲就请人代讲。
我告诉他,当众讲话的困难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情景压力。毕竟,正式的开会场合,都比日常的聊天显得正式、庄重,而且往往呈现“一对多”的情形,如果气场不够,就会感觉失控。二是思路持续。日常聊天不需要说长句子,有话就说,无话就听人家说。但是,当众讲话只要一开口嘴巴就不能停,要一直讲到该结束的时候才能停下来,否则就会尴尬难堪。三是逻辑挑战。日常聊天三言两语,因为不是长句子,所以不太讲求逻辑,但是,一个人发表当众讲话,没有逻辑与条理,不仅自己难于掌控思路,听众也容易迷惑。
解决当众讲话的难题,我一直向学生传授“钻石法则”,通过解决思路问题来克服紧张恐惧。钻石法则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即“钻石法则=三段论+三点式”。三段论就是把一个讲话分成开头、主体和结尾三段,三点式就是把主体部分分成三点。
开头第一段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就某个话题给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就某一现象、事实、信息形成一个结论。第二件事情是,在观点、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疑问——这个疑问我称为立题,立题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
主体部分要分成三点,要特别注意,主体的三点是在回答开头的立题。各位一定要注意,讲话就是在回答疑问,而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概括提炼,不要把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作任何的归纳、提炼、概括,否则,你在回答的时候会感觉混乱,听众也会感到理解困难。
结尾部分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综述,即把所讲要点进行总结和简要复述。二是强调,即把自己所要向听众仁慈的核心观点与要求,通过提示——如,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印象。三是祝愿,即展望美好的未来,希望各方达到共同的愿景。
下面我以“思而不学则殆”为题目写一个简短的演讲稿,帮助大家领悟钻石法则。
如何以“思而不学则殆”为题目发表演讲?
“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前面还有一句是“学而不思则罔”,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思而不学则殆”则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过这不是在一般的情形下强调学习的重要,而是强调在思考情形中学习的重要。
“思而不学则殆”一般的解释是: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这个“殆”字原本是危险的意思,在这里,它是陷入困境的意思,孔子用夸张一点的词来讲道理,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只思考不学习,只是空想罢了,最终可能没有什么实际的收获。
首先我想讲讲学习的三种基本方式与途径是什么?第一是读书。有些人看不起读书,其实是他自己不善于读书而已。读书是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我们一个人生下来之后,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第二是请教。读书会有许多不解之处,因而要向那些厉害的人请教,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三是实践。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知识是死的,只有运用于实践,它才变得鲜活。而且,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获得新知与灵感。
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呢?也就是为什么思而不学会陷入困境呢?第一,基础。也就是说你要明确思考的起点在哪里。如果你不学习,自以为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其实人家早就讲过了;你以为是什么发明创造,其实人家早已发明出来了。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第二,高度。思而不学会让你的思考陷入空想,很难达到某个高度。如果我们首先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然后再进行自己的创新研究,就如同我们登台阶,前人的知识已经是第五步,我们可以迅速达到第十步。第三,效率。如果只是自己琢磨,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向他们别人学习,原本需要十年时候解决的问题,可能一天就解决了。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怎么通过学习来提升思考的效果,让思考变得有质量呢?第一,定位。“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不可能学习完所有的知识,而只能在知识的大海中舀一瓢水。因此,学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定位在某个领域深入学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第二,建模。知识是一座金字塔,我们首先必须掌握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搭建起一个知识模型,也称为建立一个有完整架构的知识地图。然后在一生之中不断地往模型中填充更详细的知识。第三,跨界。知识分各个学科与专业,我们在求专的同时,也必须扩展视野,比如用经济学理论解读社会学问题或法律问题,通过跨界的方法,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