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关注樊老师微信
  • 联系我们
  • 客服QQ
  • 简说老子话写作48:为道日损

    2025-04-07 12:50:49 樊荣强 1

    重庆口才培训,演讲培训,樊荣强,当众讲话

    文/樊荣强

    【老子·第四十八章】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的这段话,又会让许多人犯迷糊,因为这又是老子逆向思维的结果。

    为学日益,这个话好理解,求知就是每天要努力增加;为道日损,似乎不好理解,求道就是要每天减少吗?是的。但是,究竟要减少什么呢?老子没有明说。

    中国人读书有一个特点,看见句子对称、排列均衡,就感觉它很高深,很有道理,就可能觉得它说得对。但是,它究竟对还是不对,如果对或不对,那究竟为什么对,以及为什么不对,许多人都说不清。“不明觉厉”这个新词可以在这里用一下。

    为学日益,做加法,增加的是知识;为道日损,做减法,减少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减少的还是广义的知识。所谓广义的知识,就是信息。

    宋代青原行思禅师有一个“见山见水”的说法,关乎人生的三重境界,颇为流行,我觉得可以拿来对照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原文出自《五灯会元》卷十七: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见山见水,都需要眼睛,我们不妨拿眼睛说事。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为什么?因为那时的眼睛还是清澈未污染、未受损的,所以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见识的东西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还有书读多了,眼睛就受到了污染,视网膜上粘了很多脏东西,甚至让眼睛受伤了,这时候,看见的东西就变形了,或者叫戴着有色眼镜,当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修行的结果,也就是做减法的结果,就是“为道日损”的结果。当我们通过修行,去除了心中的贪欲,治好了坏掉的眼睛,眼睛上不再有杂质,有色眼镜也摘掉了,当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知识或者信息多了,对一个人来讲,并不一定是好事。因此,本章也可以按下面的意思来翻译:

    追求知识会越来越膨胀自大,追求真道会越来越谦卑虚己。如果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写作之前,要通过大量的学习,广泛地搜集素材,但是,下笔的时候,却要做好“损”的功夫,从杂乱的素材中、从纷繁的表象中,提炼有真正的价值的思想,否则写出来的就是垃圾。



    立即报名 免费试听

    填写以下报名表,获赠800元试听机会一次。获赠《樊荣强讲话技术》秘籍一本。上课地点: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东原中心4号楼1205

    023-6385-4370 135-0035-2876

    服务QQ:754934632  咨询时间:9:00 ~ 9:00

    您也可以拨打 : 187-2336-1670
    服务时间: 7x24小时

    电话咨询
    免费试学
    热门课程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