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国枢:谈新闻评述写作诀窍
文/詹国枢(作者为原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原载:《新闻与写作》2007年7期樊荣强按:近日购得詹国枢先生的《听凭风雨来》一书,读到其中关于新闻述评写作诀窍的文章,拍案叫绝——完全与我的元思维、元写作理论一样,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詹先生说:“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这是我完全赞同的!当然,文章除了结构之外,
查看更多 2025-03-11 樊荣强 4
-
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
文/夜阑春江今天刷到一条抖音,著名作家梁晓声说,孩子若是平庸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多么优秀一样,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读到这段话,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女儿这个月就要大学毕业了,考了几所医院,皆名落孙山,她的同学有的考研上岸,有的考编成功,而她每次回家,不是刷抖音,就是睡懒觉,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说她几句吧
查看更多 2025-03-11 樊荣强 6
-
为什么清真寺都有个洋葱顶?
为什么很多清真寺都有个洋葱头式的圆顶?它真的是沙特传来的所谓「阿拉伯风格」吗?文|兰出尘你印象中的清真寺长什么样?搜索引擎给出的答案,可能体现了很多人的集体记忆 —— 世界各地的清真寺总是都长着一个,或者不止一个的大圆顶。也正因此,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大圆顶的建筑特征和「伊斯兰」、「阿拉伯」之类的概念对等起来,还有不少人相信,这是沙特阿拉伯传来的建筑风格。不过,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宗教建筑都有一个
查看更多 2025-03-11 樊荣强 6
-
王志纲丨一代人的挽歌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12023年5月23日晚,远在异国他乡,和癌症搏斗两年余的伍祥贵老伍给我发消息,希望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死亡日志》作序。平素极少答应此类事情的我,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并请他把写好的文稿合辑发我,待仔细读过后深入交流。交流的最后,老伍发了两个憨笑的表情。一天后,老伍溘然长逝,享年69岁。虽然同为黔人,又恰好同庚,但我和老伍之前并不认
查看更多 2025-03-11 樊荣强 6
-
王志纲丨一代人的挽歌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12023年5月23日晚,远在异国他乡,和癌症搏斗两年余的伍祥贵老伍给我发消息,希望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死亡日志》作序。平素极少答应此类事情的我,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并请他把写好的文稿合辑发我,待仔细读过后深入交流。交流的最后,老伍发了两个憨笑的表情。一天后,老伍溘然长逝,享年69岁。虽然同为黔人,又恰好同庚,但我和老伍之前并不认
查看更多 2025-03-11 樊荣强 6
-
张维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的问题
有一些人说,经济学家只重制度,而不重人性。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事实上,人性和制度是相互影响的。在制度不健全的国度,往往也伴随着各类腐败的盛行;而在制度健全的国度,腐败就相对较少。这说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的问题。经济学家张维迎学习经济学,重要的并不是记住某项具体结论,而是要学会正确思考经济问题的思维方式。究竟怎样才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呢?在我看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归纳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5
-
《人民日报》推荐:保持松弛感的9个习惯(建议永久收藏)
作者:林十九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选择,每一件都充满变数。焦虑、迷茫、不安,成了许多人生活的主旋律,让人不得不绷紧神经,被动地循着轨迹奔跑。破题之法,就是重新调整内心秩序,善待生活,给疲于奔命的自己一份松弛感。就像诗人在《不安之书》中写的:“如果我别无所长,至少我永远保持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新奇感。”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不必拧巴,找回松弛感,方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一个确定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5
-
罗新:正史编纂并不表明史学伟大,而是政治强权对历史论述的独占
”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国家对社会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文化——政治体,历史叙述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政治权力要排斥一切不利于或无助于政治权力的历史叙述,从而使服务于政治权力的历史叙述获得独尊地位。”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本文节选自作者《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一书,原题《遗忘的竞争》,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近代以来的历史理论自觉地把记忆与历史联系起来,视历史为社会集体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