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浅出讲解「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随处可见的人工智能下也变得耳熟能详,那么,(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是什么呢?它的运作机制是什么,涉及到了哪些高深的“概念”吗?其实很简单,本文将用深入浅出的方法为您介绍神经网络,让您也能轻松了解它!(如果您很在意结果,可以先看末尾的小结,再回过头来一步一步看)。哪些地方用到了人神经网络?很简单,我们日常用到的语音助手,譬如苹果的Siri,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小度,小米的小爱同学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6
-
刘宅宅:朱自清散文的“不通”
文/刘宅宅朱自清的散文,显然不是真好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做”的太过。前些日,有一位条友私信考我,“怎么看待朱自清文章?”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这两个字恰当:太做!这个评价,其实也不是我的“原创”发现。早在1930年代,那时还在清华中文系上学的吴组缃,就当面对其老师朱自清本人这么说过。朱自清先生气量大,听罢不以为忤,是默认这个评判的。放在民国散文圈,朱先生的水准大抵在二三流之间,我觉得这个定位才是符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5
-
人类好奇心产生的机制(钻石法则经典范文)
文/超智方程 来自知乎一、好奇心到底是什么1. 灵长类动物有性、食物、居住地三个驱动力,人类不同于灵长类动物的地方就是人类有第四个驱动力:好奇心。动物在灌木丛里闻来闻去,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可能是为了看有没有异性伴侣,还有可能是想找到适合自己住的地方。但人类不同,人类做这件事儿完全有可能只是想知道灌木丛里有什么。2. 好奇心分为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消遣性好奇广泛,浅薄,认知性好奇持续性强,让人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42
-
申小龙: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不译成马克斯、恩格思?
申小龙:“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不译成“马克斯”“恩格思”?——论汉字的框架性语义新闻传播学系16级小陈同学来信:“之前您谈到有些相同英文名,因为各种不同原因而有不同的中文翻译。我在阅读民国时期的作品时,常常会读到陌生的名字,比如‘埃默森’‘服尔德’,一头雾水。之后才知道是爱默生、伏尔泰。当时知识分子在引进西学时会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译名,那么到底是什么人,或者是什么机关,规定一种版本,而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7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简介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作了一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4
-
不经意的评价最中肯,罗翔用郭德纲相声举例,阐述雅俗关系
文/我就是个码字的很多时候,不经意间的行为和对话反而能够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于是就有了“不经意的吐槽最扎心”、“不经意的语言最伤人”以及“不经意的评价最中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罗翔,在给学生们讲课时简单举了一个例子,却在不经意间反映了相声界的一个现实,而且其观点可谓一针见血,正确阐述了雅俗关系。一、罗翔的例子罗翔在讲述“快乐”时举了一个例子:看小黄书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4
-
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缺乏阅读、写作和逻辑训练
作者/田禾,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化学生物学博士摘录: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在于重视文采远胜于理据。语文老师当然应该引导学生欣赏文字的美感,但除了抒情和审美,学生更应该掌握如何用文章求知、思考和论辩。01什么是通识教育?近年海外教育热潮兴起,以美国部分精英大学和文理学院为代表的通识教育理念逐渐为国人了解。近年来国内一批知名高校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通识教育计划,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复旦大学的住宿书院、浙江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4
-
人性就是如此的现实,时代就是如此的悲哀!
文/毒眼看本质人性就是如此的现实,时代就是如此的悲哀!在金钱面前,就没有男人不敢干的事,也没有女人不干的事,只是看筹码够不够而已!成年人的底气和尊严,都是靠金钱维系的,都是金钱给的!实话很难听,但现实就是如此!深以为然:三五块钱可以让人给你弯腰擦鞋;三五块钱有人抢着送一单外卖;五块十块钱能让一个人扛着一桶水上十几楼;几十块钱可以让人给你按半个小时的臭脚;七八十块钱的工资清洁工要干一天;一二百块钱能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