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经济学真的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吗?(每日观察0155)
文/樊荣强任何一门学问的存在,都是为了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否则就不需要它了。从来没有哪一门学问标榜自己是为了把人搞得更糊涂,虽然有的学问实际上就是在这么干。我也经常说,学者往往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老师则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说这话的原因,是因为我现在做的是老师,我讨厌那些把事情故意复杂化,以显示自己高深莫测的所谓狗屁专家。哲学原来是想让人变得聪明,但是,大多数看了哲学教科书或者某些哲学名著的人,
查看更多 2019-11-19 樊荣强 79
-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究竟差在哪里?(每日观察0154)
文/樊荣强刚刚跟我学习的学生问我,樊老师,平时我自己该怎么练习呢?我的回答是:用手机拍摄自己用钻石法则演讲的1-2分钟的视频。我总是强调,提升口才水平一定要记住三句话:第一,练习。第二,按正确的方法练习。第三,坚持按正确的方法练习。所谓练习,这是掌握一门技术的不二法宝。演讲就是一门技术活,如果只是看书,只是听人讲,只是做梦,自己永远停在原地,不可能进步和改变。所谓方法,就是我所传授的钻石法则,而且
查看更多 2019-11-18 樊荣强 85
-
我有一个梦想!用演讲让思想飞翔!(每日观察0153)
文/樊荣强去年初,我从事演讲口才培训10周年的时候,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参照TED的模式办一个中国式的公益演讲平台“道DAO”。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而搁置。最近,我把TED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的《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演讲变成影响力》这本书一口气读完,深深地为作者的思想、梦想、工具、建议、文笔而折服,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关于演讲的著作。它所写的几乎每一个字我都赞同!与此同时,安德森关于演讲
查看更多 2019-11-17 樊荣强 121
-
李嘉图: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每日观察0152)
文/樊荣强许多年前学习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大卫·李嘉图这个名字只是一个过渡性的符号,似乎他的理论与学说没有学习的必要。其实,这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李嘉图的理论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将来,都需要不断地被人们反复学习。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72年,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是一个犹太移民的儿子。从来没有进过大学,14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一起工作,并且开始学习复杂的
查看更多 2019-11-16 樊荣强 80
-
“牲畜栏”:理性的分析方法究竟是怎样的?(每日观察0151)
文/樊荣强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把“延迟满足”的一个经典研究及结论给否定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他让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呆一个小房间里,桌上摆满了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一颗棉花糖,但是如果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在这个实验中,有些孩子选择了马
查看更多 2019-11-15 樊荣强 63
-
向伟人学习分析方法,让思路变得更丰富(每日观察0150)
文/樊荣强前天晚上的口才训练课程,内容是如何在立题即提出疑问之后,展开三点式回答。按照钻石法则“三段论+三点式”的要求,在立题之后,主体部分要尽可能地分为三点来回答。可是有同学跟我说,樊老师,回答一点很容易,回答两点努力一下也做得到,但要分成三点,经常感觉很难。我说,这一要靠方法,二要靠积累。所谓方法,我总结了一套,即分解六法:点——要素法,线——时间法,面——空间法,层——层递法,角——角度法,
查看更多 2019-11-14 樊荣强 75
-
与紧张做朋友!这是对恐惧演讲者最好的忠告(每日观察0149)
文/樊荣强在十几年前TED多伦多的大会上,小说家芭芭拉·高迪呆立在舞台上,她只是站在那里发抖,没有说话。她本来以为要接受采访,但最后被告知必须演讲。恐惧从她身体的每个毛孔喷涌而出,但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观众开始为她鼓掌欢呼。她犹豫了片刻便开始讲话,接着又停下来。掌声再次响起。之后,她开始用流利而亲切的语言分享她的思想和创作。这是那次大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演讲。如果她只是自信地走向舞台发表演讲,我们可
查看更多 2019-11-13 樊荣强 129
-
推销演讲究竟该怎么做?其实就这么简单(每日观察0148)
文/樊荣强昨天写了一篇关于演讲结构的文章,今早起来看到有读者留言:“老师,我要做一场演讲,目的是推荐一款阅读产品。有不少家长主动分享经历和成果,也有孩子展示阅读。这样的情况下我,选哪一种模式呢?”这位读者是跟我学习写作的学生,对我讲过的经典模式和结构都比较了解,所以我建议她使用“空、雨、伞法”或“FABE法”。我一点她就通,选择了FABE法。FABE法是由台湾中兴大学商学院院长郭昆谟教授提出来的一
查看更多 2019-11-12 樊荣强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