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的者的20个演讲信念
信念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同样,演讲者的信念也决定了演讲者在舞台上的发挥程度。一个完美的演讲需要具备以下信念:1、我喜欢讲话;2、我喜欢我的声音;3、我喜欢我自己;4、我热爱舞台;5、我的脚下就是一个舞台;6、只要有上台的机会我就立刻冲上舞台;7、只要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我就开口说话;8、只要开口说话就用肢体动作表达;9、只要讲话就用眼神表达;10、只要讲话就用面部表情表达;
查看更多 2019-09-03 樊荣强 184
-
下辈子,都不会再见了!香港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给儿子写过一封信
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曾给儿子写过一封信。很多父亲看后感触很深,其实适合所有人看!孩子,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我儿: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则: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二、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得回来的体验,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回不少冤枉路。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1. 对你不好的
查看更多 2019-09-03 樊荣强老师 120
-
先发影响力——好一个新概念!(每日观察0081)
文/樊荣强今年初,因为看了网友的介绍,所以买了一本罗伯特·西奥迪尼的著作《先发影响力》。西奥迪尼还有一本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书,书名就叫《影响力》,好几年前我买来读过,其中所讲的影响力的六大原则(互惠、从众、喜好、稀缺、权威、承诺)我认为总结得非常好——简单而实用。中国老话说,大道至简。我不喜欢那种把一件说得很复杂的文章和书,我喜欢简单且有用的东西,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别跟我
查看更多 2019-09-03 cqfrq 181
-
比喻,让你的语言影响力增大百倍(每日观察0080)
文/樊荣强坦率地说,一直以来,我写文章与发表演讲,都显得有点文采不足。我总是习惯性地用强大的逻辑力量来强化自己的观点。我也常常惊叹别人文章里精妙的比喻,但自己往往在写作时不朝这方面努力,且自我安慰说,把观点说清晰更重要。最近阅读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先发影响力》一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西奥迪尼认为,我们不应该再把语言主要看成传输机制,是沟通传递概念的工具。相反,我们应该把语言主要视为影响机制,是诱
查看更多 2019-09-02 cqfrq 61
-
从现在开始努力研究“巧说”(每日观察0079)
文/樊荣强我一直把口才分为三个层次:敢说,会说,巧说。我十一年前刚开始从事口才培训的时候,把对学员的培训主要目标放在巧说上,也就是怎么把话说得漂亮动人有影响力。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后来我也发现,卡耐基也错过。100年前他开始从事口才培训的时候,也这么想和干,但是错了。真正来到培训课堂上想练习口才的人,首要的、普遍的问题,是不敢说,是紧张恐惧害怕不自信。于是我调整目标和课堂内容,重点从敢说和会说两个
查看更多 2019-09-02 cqfrq 91
-
我说“不要想西瓜”,你想到了什么?(每日观察0078)
文/樊荣强有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不要想西瓜”。我现在大声地跟你说“不要想西瓜”,我相信,心智正常的你,脑海里边一定会想西瓜。这就是语言的暗示。就象有些人,别人欠的他的钱,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追债,便用所谓暗示的语言,让对方想到欠钱这事。语言不光有表面的意思,它的背后可能还蕴含着巨大的暗示的力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家可以想象,语言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上个世纪80年代,我参加
查看更多 2019-08-31 cqfrq 61
-
向奥巴马的《美国工厂》学习讲故事(每日观察0077)
《美国工厂》导演史蒂芬·博格纳尔、茱莉亚·赖克特与奥巴马夫妇。文/樊荣强最近几天,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任制片人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网上引发热议。我猜想,奥巴马会不会借此迈向传媒大亨之路?昨天我抽时间一口气看完了这部110分钟的片子。看完之后,感触良多,尤其是从讲故事的角度,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虽然纪录片名叫《美国工厂》,但,故事的主角并不是纯粹的美国工厂。我原本以为这是一部介绍美国本土工厂“
查看更多 2019-08-30 cqfrq 74
-
怎么才能让自己有独立思考?(每日观察0076)
文/樊荣强昨晚看今日头条,上面有人发了一段文字:陈道明之前被朋友带到某个饭局上,他一看饭局上都是一些不认识的人,就随手把一杯水倒在身上,然后借口换衣服离开了。 我写了一句回复:这个故事应该是编的,而且太假。如果是不认识的人,没必要这样做。可能是认识的人,而且是认识的且很讨厌的人,才会这样借故离开。如果只与认识的人打交道,那么生下来,你又认识几个人呢?今天我来稍微详细地说一说一个话题:怎么才能让我们
查看更多 2019-08-29 cqfrq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