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的人才观
雍正帝十分重视用人问题,他多次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耳。”这个道理,不少人也都懂。而真正一碰到用人问题,有些人就不知了,我们得首先了解:什么是“人才”?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看法,一是道德原则,一是能力原则。前者认为,德比才更重要。一个人如果有才无德,就宁可不用。这种观点导致的后果,往往是宁可要听话的板桶,不要不听话的人才。或说,“宁要奴才,不要人才。”后者则主张“惟才是举。”只要
查看更多 2025-02-11 樊荣强 6
-
以“吾日三省吾身”为题如何发表演讲?
文/樊荣强“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论语》的第一章《学而》。很多人以为这是孔子说的,其实是他的弟子曾子说的。原文是这样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把那个“三”字理解为三次,引申为多次,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另一种解释是把“三”字理解为后面所列举的三件事,意思是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这两种解释我认为都可以,不管怎么
查看更多 2025-02-11 樊荣强 6
-
毒鸡汤
1.比三观更重要的是五官。2.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相信这句话。3.别总埋怨老天对你不公,老天根本不知道你是谁。4.生活不仅能击败你,还会直接把你打倒。5.有些人不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是直接生在了终点。6.你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心里装了多余的东西,跟吃饱了撑的是一个道理。7.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却终将遍体鳞伤。8.缘分是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得太认真会流泪。9.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
查看更多 2025-02-11 樊荣强 4
-
汉字密码 - 500个字根即可解码10万个汉字,《说文解字》的神功
薛定谔的文艺猫我们今天大概只需掌握2500个汉字,便可以基本上没什么阅读障碍了,看看书、上上网、发发微信、头条什么的都不是问题。优秀一点的高中生也就认识3500个左右的汉字。老师会比同学认识再多一些,能教古代汉语的老师认识5000个左右也够用了。《新华字典》包含异体字在内共收录11000个汉字;清代《康熙字典》收录47035个字;《现代汉语大字典》收录56000多个汉字,而电脑字库能收集到的不同字
查看更多 2025-02-10 樊荣强 16
-
熵:通俗易懂的解释
熵=衰退爱较真的戴老师/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简单说,熵就是事物接近混乱状态的程度,事物越无序越混乱,熵越大。世间万物都有从高有序度转向低有序度的自然倾向,这就是熵增的趋势。就好像人人都有懒的时候,想象下,一个小区,当无人清理的时候,环境就会开始乱糟糟,这就是熵增。通常,瓶子破碎了玻璃渣比较容易,要想从玻璃渣恢复到整个瓶子就要耗费能量。周围的环境更容易变得脏乱差,而想要恢复整洁有序的环境,就要去做功才
查看更多 2025-02-10 樊荣强 10
-
写了《韩非子》的韩非是战国末期韩王的儿子吗?在百科上看到这个,不知是不是事实,感觉像野史。?
来源:知乎看到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吐槽下。韩非子的出身,司马迁写的非常清楚,“韩之诸公子也”。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史记.韩非列传》我看到很多书籍或论文里,能把这个意思理解的乱七八糟,而事实上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一些名家对这句话解释的是非常清楚的,韩非毫无疑问就是韩王的儿子。不是什么韩国公族的后代,也不是什么韩国没落贵族,人家就是韩国公族,也就是王族的意思。说其是韩国公族的后代,就有
查看更多 2025-02-10 樊荣强 26
-
王安石的《知人》一文,非常标准的钻石法则
文/樊荣强最近读到王安石《知人》一文,发现此文乃标准的钻石法则范文。所谓钻石法则,是我发明的一种文章与演讲结构法则,即“三段论+三点式。三段论即把文章分为三段: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的时候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分为三点(此即三点式),结尾时做个总结或升华主题。此法则表面上看,就是传统上所谓的“总-分-总”结构。不过“总-分”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并没有人能够正确地指出,以至于人们知道“总-分-总”的大意
查看更多 2025-02-10 樊荣强 10
-
怎么办这种立题有三种回答模式
文/樊荣强讲话就是在回答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就只有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三种“元问题”。但是,有些人会被表面的语汇所迷惑,分不清有些段落是在回答什么类型的问题。在此,我专门讲一讲回答怎么办这种立题的三种模式。首先我们要明确,怎么办这样的立题,通常针对以下几种情况:1、避免不好。存在某种问题(不好的现象、障碍、症结、误区、困难),我们打算如何消除这个问题。2、好上加好。存在某种好的现象(结果
查看更多 2025-02-10 樊荣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