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荣强乱弹《论语》为政篇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樊荣强《论语·为政第二》第17节: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我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了,告诉我们,你不要自作聪明,不要不懂得装懂,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那时候不知道这句话从哪里来的,现在知道了,原来是孔子在论语中讲的。他怎么说的呢?由,这个由是一个人的名字,仲由,孔子的弟子,就是子路。孔子跟仲由就是子路说,由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79
-
樊荣强乱弹《论语》为政篇15:学而不思则罔
文/樊荣强《论语·为政第二》第15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这句话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而且也经常使用。但是,我们现在要来看看这句话究竟在说什么,以及,如果我们把它拿来作为一个演讲题目,我们又去怎么展开思路呢?首先,要解决“思”这个概念。思,就是思考。思考是什么呢?思考=提问-回答。大家要记住这个概念,我樊老师总结多年的思考经历和经验,然后得出了这个公式——思考等于提问减去回答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66
-
樊荣强乱弹《论语》为政篇14:君子周而不比
文/樊荣强《论语·为政第二》第14节: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看到这句话,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学古文,学文言文,感觉头疼就是因为有些字你不知道怎么去理解,你不能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它,因此它的解释就有可能五花八门。我在这里讲两种解释。首先说一说国学大师辜鸿铭对这句话的解释。“君子周而不比”这句话有两个核心的词“周”和“比”。辜鸿铭把“周”解释为公正、公平。这个周和公正公平有什么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66
-
樊荣强乱弹《论语》为政篇12:君子不器
文/樊荣强《论语·为政第二》第12节: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非常简短,如果我们要拿着这句话去发挥、发表演讲,可能就有困难。我来跟大家讲一讲怎么办。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是有学生问他说:“老师,君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或者说:“君子应该做成什么样子呢?”孔子用了负面定义的方式来回答。首先说负面定义。负面定义指什么呢?我们界定一个事物的时候,可以正面说它是什么,而负面定义就是说它不是什么。孔子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59
-
樊荣强乱弹《论语》为政篇11:温故而知新
文/樊荣强《论语·为政第二》第11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们今天要来温故而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看上去重点在后边——可以为师。孔子在讲,你要想成为一个老师,你必须具备一个什么样的能力。如果你不具备“温故而知新”的能力,那你就没有资格做老师。我们现在不说做老师的资格、条件的问题,我们来看“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我经常讲,我们要去做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52
-
樊荣强给女儿的100封信:第17封
亲爱的女儿:了解到你最近的一些情况,我并没有为你感到什么特别烦恼或是不安,决不至于大惊小怪。因为我知道,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而且绝不仅仅只是你一个人才有的。我是过来人,我在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也会怀疑,对自己的未来也会迷茫。因此,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向父母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42
-
《我30多年的写作秘诀首次公开》读者评论
2015年12月1日,我在网络写作平台《简书》上发表了一篇6千多字的文章《我30多年的写作秘诀首次公开》,至今有八万多的阅读量,算是《简书》上的一篇爆文。这是我第一次发表的关于写作技巧方面的文章,并且引起了超出预期的反响,读者的评论可谓好评如潮。也正因为受到“好评如潮”的激励,加上一些读者的要求,我于2016年开始了线上与线下的写作培训——人生就是如此偶然。下面就是一些读者的评论:WadeWu:我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58
-
樊荣强:元写作作者序:学校没教的写作方法
文/樊荣强一、可怕的事实:绝大多数同学都害怕写作我经常在各种不同对象的培训课堂上,问同样一个问题:“各位同学,觉得自己文章写的不错的,请举手。”结果是,举手的人一般都不会超出10%,甚至会低于5%。写作对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写作,一直学到大学毕业,工作之后还写过不少的文章,但是,无数的人依然对写文章深怀恐惧。对于写作,我小学、初中时都感觉比较困难。为了逃避这个困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