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荣强:我想发明一个网络新词——哮子
文/樊荣强我想发明一个网络新词——哮子!这个词是借“喷子”之形而来的,一则偏旁都是口,二则都是指网络上的某一类人。传统文化中的“孝子”,指的是孝顺父母的儿子,父母死后守孝的儿女。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中国传统文化重孝则是毫无疑问的。我现在要把“孝子”的“孝”字改为加上口字旁的“哮”,意思就是所谓“哮子”,只是嘴上孝顺、恭顺,而不是真正的孝子。为什么我会想到要发明“哮子”一词?因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25
-
樊荣强:顺德人的十个关键词
文/樊荣强(写于2002年)在中国,顺德经常都会成为人们的一个话题。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肚脐眼”上,离北面的广州不到30公里,离深圳、香港、澳门也近在咫尺,真可谓黄金地段呀,顺德人要不会做生意都难!顺德在阳光最灿烂的北回归线以内,您来到顺德,告别的只是寒冷,拥抱的是温暖的春天和热烈的夏天。关于顺德,完全可以出一本词典,但那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本文的十大关键词,管中窥豹,也可以达到掌握顺德地域基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34
-
为什么我们骂人的时候都喜欢说“神经病”而不是“精神病”?
文/樊荣强神经病与精神病的不同,我们大致都了解了,我就不说了,而且正是因为不同,题主才会问为什么我们骂人喜欢说神经病而不是说精神病。原因我猜想有三个:第一是顺口。神经病是二声开口,一声连接,四声结束,说起来由轻到重,重音落在最后一个病字上,骂人解气。而精神病是一声开口,声调偏高,说起来是由高到低,而不可能把精字与病字都发成重音,因此,人们更喜欢在骂人的时候说神经病。第二是误会。神经病与精神病在医学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116
-
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一定要从掌控思路开始
如何用“德不孤,必有邻”为题发表演讲?文/樊荣强有位美国心理学家说:“世界上怕当众讲话的人,比怕死的人还要多。”这话不仅完全符合事实,而且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死这件事情虽然也可怕,但是许多人不到某个年龄或遇到某种情景,他不会想它,当然也不觉得可怕;然而,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经常当众讲话,那经常都要遇到这种挑战,让你怕得要死。曾经有一位某地级市政府的接待科长打电话给我,说他对讲话高度恐惧,只是说过两天开会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35
-
如何做到在公众场合“应声而起,张嘴就讲”?
文/樊荣强绝大多数人都对公众场合发表讲话充满恐惧,尤其是猝不及防的即兴讲话,主持人或者领导点名要求自己发言,除了少数厉害的角色,其他的人几乎都会感到压力与痛苦。在公众场合发表即兴讲话的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临大敌。本来就是去参加一个平常的会议,但是,当听说要当众讲话之后,浑身就不自在了,紧张恐惧的感觉让自己失去了参加会议的乐趣。第二,手足无措。到了自己发言的时候,自己的情绪、肢体、表情处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32
-
导言 元写作究竟要解决写作的什么问题
导言 元写作究竟要解决写作的什么问题一、一棵树说清楚写作三大基础在讲如何写文章之前,我首先要讲一讲写作的三大基础,即思想、修辞与思路。说它们是基础,是因为如果我们把一篇好文章视为一座大楼,那就必须夯实它们,好文章这座大楼才能立得起来。三大基础也可以说是三大标准,是因为它们也是拿来检验文章好坏的三个基本方向。我们不妨把一篇文章比喻为一棵树,树根就是思想,树叶就是修辞,枝干就是思路。第一,思想——树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42
-
为什么?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必须搞明白的问题
文/樊荣强《为什么》是一本很多人看不懂,但将来一定会影响到他们的书。未来属于人工智能的世界,而这本《为什么》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而是关于人性、人心探索的一本书。因为对思考或思维问题的关注,我最近买了一本《为什么》。我把思考定义为“提问-回答”,而所有的问题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元问题”。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概念,虽然我这样讲有人会说我自大,但我就要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53
-
克服演讲的紧张恐惧,最重要的是学会打开思路
文/樊荣强许多人看了不少的关于演讲的书,还是不知道如何演讲,尤其在即兴发言的场合,被主持人或领导点名之后,支支吾吾说不出几句话来。主要的原因是那些书里面没有讲如何快速地打开思路,组织语言。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就是钻石法则。钻石法则是我所发明的一个演讲工具,有助于人们在拿到一个题目之后,迅速地找到切入点,围绕题目展开思路,组织语言,不仅解决有话可说的问题,而且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让人听了之后觉得你很
查看更多 2021-11-23 樊荣强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