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荣强:人到中年,不想主动接触那些太悲的东西
文/樊荣强很久以来,除了专业书之外,我都喜欢看哲学、历史、心理、社会学,以及笑话之类的书。我不太喜欢那些讲悲剧故事的书,我的人生态度是——及时行乐,开心最好。年轻时学习美学,阅读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写读后感时,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人生观:以悲剧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喜剧的态度对待人生。看悲剧,总是让人很沉重,虽然据说悲剧更深刻,但是悲剧让人感觉很累,消耗人的能量,甚至会让人消沉。一直以来,我身边的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4
-
樊荣强:没有经验的人就不行吗?
文/樊荣强绝大多数的公司招人,条件要求里面都写着:经验丰富。在有经验和无经验之间,都选择有经验者优先。然而,现实的状况是,有经验者是非常有限的,而有经验又非常优秀的人,又是相当有限的。相应的结果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公司又总是招不到想要的人才。以我略为了解的电子内镜行业的销售人员来讲,我有三个基本的判断:第一,电子内镜销售人员严重稀缺。原因在于,最近几年国产电子内镜因技术进步、政策驱动、资本追捧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5
-
樊荣强:创业艰难百战多!成功真的没有一帆风顺
文/樊荣强前几天写了一篇《雷军:做企业,真的需要这么多艰难吗?》以雷军的感慨,引出创业者、企业家的苦,同时提出怎么才能不用那么苦的一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势而为,关键时刻做正确的选择。昨天看吴晓波写的一篇介绍英特尔早年的CEO安迪·格鲁夫的文章,其中讲到的一个故事,让我感慨万千——再伟大的企业,也会经历苦难。文章写道:1985年的一天,格洛夫来到摩尔的办公室。过去的一年,英特尔高层是在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4
-
李煜晖-百家说故事: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最惨”,还数《祝福》中的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惨到什么程度?又是“谁”,或者说什么“东西”,把她害得这么惨呢?我们先捋一下《祝福》的故事情节。祥林嫂的人生,一步一个坎儿。她是穷人家的孩子,给人做童养媳,结果丈夫死了,婆婆为了给另外一个儿子挣彩礼钱,逼迫她改嫁,实际上就是贩卖人口。祥林嫂不愿意,因为当时一旦改嫁,全社会都看不起。于是祥林嫂跑到鲁镇,给鲁四老爷家当女工。刚过上几天踏实日子,她婆婆就带人把她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5
-
分析《老子》!理论大多不能成立,不合经验法则,也通不过辩证
文/武之璋假如从学术的角度去分析的话,《老子》这本书的问题太多了。第一,《老子》的方法学有问题,他的很多理论(产生的过程有问题)。没有经过一个推理的过程,或是逻辑思辨的过程。它推理的方法不是逻辑法、不是辩证法也不是归纳法。假如稍微用学术一点的角度来审视《老子》,《老子》的理论建构在一种文学上直观上。像《诗经》看到一个景致或自然现象而发出感慨后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文学的,它只是抒发自己的一种感动跟情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4
-
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
法学家孟德斯鸠200年前曾说过:“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出来的是“制度的逻辑”。这种逻辑,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论法的精神》你可以躲在角落选择沉默,但请不要嘲笑甚至诋毁比你勇敢的人,因为他们争取到的光明也会照耀到你。正如美国著名作家、记者海明威所说:“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5
-
豆包AI问答:关于元写作的三个问题
请问樊荣强的《元写作》这本书究竟如何?《元写作》是樊荣强所著的一本关于写作的书籍,它不仅是一本写作指南,更是一场关于思考与表达的哲学探索。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一些评价:- 独特的写作方法:“元写作”理论强调写作是一个自问自答的过程,通过不断提出和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类元问题来引导文章的思路和内容,这种写作方法在形式和结构上相对独特。- 创新的理论体系:“元写作”中的“元”字代表根本、基本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7
-
什么是反思?
作者:拙棘反思这个词用了一个空间隐喻,字面上就是倒过来、回过头来思考的意思,与之相对,一般的思考是“正思”,是对在你正前面的对象的思考。反思是对自己的思考,是一种自省、内省。这个“自己”一般就是普普通通的行动者、认识者本人,既可以是对自己的总体性省查,也可以是对自己某些观点、行为的检讨;当然“自己”也可以扩大化,变成某种集体,比如“我们要反思”。思考是一种例外状态。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自觉地应对各种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