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荣强:张朝阳建议年轻人不要负债,是在散布负能量
文/樊荣强张朝阳最近在5月25日的《张朝阳的物理课》上给年轻人提出了一些建议:管好自己的现金流,有多少钱花多少钱,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有负债,你要现在刚开始就负债的话,你真的是这辈子没法往下走了。据说张朝阳的言论一出,网友就炸锅了,评论区都是泪水。 我看了一下网络上的评论,大多数都是支持张朝阳的,称赞他说出了年轻人的心声,是一个很真诚的建议。但是,我认为张朝阳的话纯属毒鸡汤,把负债说得太负面。为什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13
-
樊荣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自信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文/樊荣强今天看了一个短视频,播主讲了一个观点: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相比,没文化的人更自信。他说,他上大学时,老师跟他用画圆圈的方式,讲过一个道理。圆圈里面是已有的知识,以及据此形成的信念;圆圈以外是未知的世界,圆周则是现在未解的困感;随着我们已知的越多,即圆圈越大,圆周就越长,我们的困感就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由此,他得出结论:越有文化的越不自信,表现越谦逊。相反,没有文化的人说话,
查看更多 2025-04-02 樊荣强 5
-
樊荣强:如果听不到真话,不知道真相,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文/樊荣强前些时候,我应朋友的邀请去看了一场电影。看电影是免费的,地点不在电影院而是在某公司的会议室。我的朋友组织了近百人看电影,那部电影是他的一个老朋友自己投资、编剧、导演的,目的是在正式投放市场之前,内部观影,测试反应。看完之后还有一个环节,请大家发表观后感。坦率地讲,那部电影拍得很糟糕,中途好几次我都想离场,想到要给朋友一个面子,忍住了。好多人都发表了观后感,几乎都是罔顾事实的溢美之词。我承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4
-
樊荣强:看初衷还是看结果?
文/樊荣强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要一根筋,否则跟自己过不去,跟别人也过不去,害人又害己。做事,可以偏执;做人,却不能偏执。20年前,英特尔的总裁安迪·格鲁夫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偏执狂原本是一个贬义词,指过分的偏激和执着的人。自从安迪·格鲁夫的书在中国风靡一时,偏执狂一词变得正面起来,可以用于形容对目标锲而不舍的人,形容死磕到底的人,如雷军、王兴、张小龙、乔布斯、马斯克都被贴上偏执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8
-
雷军:做企业,真的需要这么多艰难吗?
文/樊荣强最近我在读陈润写的《雷军传》。雷军的创业故事,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和激励,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很多问题,比如,做企业真的要搞得大家很艰难吗?前些天上热搜的百度副总裁璩静,她说的那些话,为什么会刺痛很多人的神经,就是因为公司把打工人搞得很苦,不把打工人当人看。但是,话又说回来,老板不苦吗?高管们不苦吗?其实大家都很苦。苦从何来?都是竞争给逼的,都是经济环境给逼的。但是,在根本上来讲,还是自己的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7
-
樊荣强:闭嘴,不抬杠真的很难吗?
文/樊荣强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这句话以前也听说过。这样用两年和60年的反差表达观点,看上去挺有哲理,又能触动人心,是一种挺好的表达方式。用两年学会说话,指的是人类大都是在两岁的时候开始学会了讲话。这个挺好理解的。用60年学会闭嘴,这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人到死的时候,嘴巴一定会闭上。二是人的一生说了很多不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4
-
樊荣强:人生的意义真的就是有用吗?
文/樊荣强最近,治愈系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非常火爆。我也跟风看了一下,对张凤侠和女儿李文秀的一段对话,颇有感触。李文秀: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张风侠:啥叫有用?李文秀啊,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啊,要是没有人用,他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这段对话,听上去特别让人舒服,尤其是觉得自己没有本事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4
-
樊荣强:怎么理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
文/樊荣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其含义丰富且深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首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这里的“学”字,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包括了实践、经验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拓宽视野,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寻求进步。其次,“教然后知困”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挑战。当我们尝试教授他人时,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