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荣强:文章的思路与逻辑(解构一篇习作)
文/樊荣强围城,围城!婚姻是这样,工作也是。痛苦了就想往外逃,羡慕外面的世界。那请问,能不能有点“既来之,则安之”的精神?既然一切已成定局,那就不要后悔当初的决定。因为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是你那个“当下”做出的最好的决定。那就好好把份内之事做好吧,并努力做到最好!怎么做好?那就要研究做好这件事的“方法论”呗。怎么研究“方法论”?那就多借鉴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呗。生活没有那么难,缺就缺用心生活的人。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4
-
樊荣强:不应该有中医西医之分,而只应该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分
文/樊荣强我认为,人文科学可以有地域之分,而自然科学不应该有地域之分。比如,物理学不能有西方物理学和中国物理学之分,而政治学可以有西方政治学和中国政治学之分。医学不属于人文科学,不应该按地域来划分成中医和西医,而只应该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分。如果非强加一个地域标签,可以说,西医也曾经有传统西医,但是西医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中医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时空,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我从来不否认中医的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3
-
樊荣强:不是读书没用,是你读的那点书没用
文/樊荣强培根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是有人抬杠,说你看那老板小学毕业,跟他打工的都是些大学生,知识把命运改变得挺惨的。知识从何而来呢?观察与思考,由老师传授,听高人指点,在生活中实践加领悟,还有就是读书,包括上网查资料。读书,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它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可以提升人的能力,可以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为我们消除困惑带来启发。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人质疑读书,甚至说读书无用呢?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4
-
樊荣强:一个成熟的人,从沉默开始
文/樊荣强我做了十几年的口才培训,目的是让人学会开口讲话,学会大胆讲话。但是,我最近觉得,“一个人的成熟,从沉默开始”这句话很有道理。为什么?这句话我掰成两半来解读。首先看看成熟的人究竟指的是什么?成熟的人,我认为必须符合三条标准:第一,情绪稳定。情绪这个东西,好像我们看不见它,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得到它。就像风一样,你看不见风,但你可以从摇动的树叶、卷起的风沙、划过脸庞的清凉等等,感受到它的存在。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2
-
樊荣强:民族主义究竟是什么主意?
文/樊荣强民族主义是一个与爱国主义和民粹主义相关的概念。这些概论似乎与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关系,但是,它们又在事实上总是与普通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无数的普通的参与,它们就不会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存在,而纯粹是一种理论。斯蒂芬·平克,著名的心理学家,也被你为当代最伟大思想家、TED演讲人、世界语言学家等。我曾经看过他的著作《思想本质》和《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主要是出于对“元思维”理论的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3
-
樊荣强:爱之深,责之切
文/樊荣强弗洛伊德说:“真正看不起你的人,是不会批评你的,他只会看着你,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有两句话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也对心理困扰具有极佳的治愈效果,这两句话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如果某人对你说了一些特别难听的话,让你心里特别不爽,你不妨回敬他一句:“关你屁事”。对方可能会觉得真的是关他屁事,于是马上闭嘴。当然,也可能心里不爽,马上怼回来:“老子就爱多管闲事儿。”如果我们对某人或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4
-
樊荣强:所谓愚蠢,就是重复着相同的过程,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文/樊荣强标题上的这句话,是无意间从网上看来的,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抄录在手机的记事本里,时不时看到它,对我是一种警示。不要做愚蠢的人,这是这句话对我的警示。要不断做出改变,尝试创新。老话说:“菩萨畏因,凡人畏果。”凡人只是不想要不好的结果,而菩萨却知道从因上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从因上努力,不想改变过程,却想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当然是愚蠢的想法。有些人沉迷于赌博,尽管他们每次都输得精光,但他们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5
-
樊荣强:为钱正名
文/樊荣强“为钱正名”这个题目,是40年前张维迎教授写过的一个题目。1983年8月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张维迎的文章《为“钱”正名——有感于<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他在文章中写到:“在商品经济下,钱是社会的奖章,得到钱,意味着你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你完成了社会分工所赋予你的任务,社会对你予以嘉奖……获得钱,类似荣获战场上的英雄纪念奖章。”当年,张难迎教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西北
查看更多 2025-04-03 樊荣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