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用心做培训,樊老师一生只收3000弟子
  • 关注樊老师微信
  • 联系我们
  • 客服QQ
    •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问为什么?(每日观察0103)

      文/樊荣强昨天晚上演讲训练的主题是《钻石法则立题之为什么》。小时候读过叶主烈先生写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套路是将自然科学的常识,以问答的方式写成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汇集而成。里面的文章,大部分属于为什么,也有一部分是在回答是什么,偶尔也有文章是在回答怎么办。如果你了解我所谓的“元思维”理论,或者懂得我所讲的“元问题”(又称“元疑问”)的概念,你就一定清楚,我们所有的讲话和文章都是在回答问题,而所有的问

      查看更多 2019-09-25 樊荣强 97

    • 我帮你读书,请你关注我!(每日观察0102)

      文/樊荣强前几天晚上演讲口才课开始前,一群学生与我聊天,看到我的书架上摆满了书,许多学生感叹,说自己平时几乎不读书,实在太不应该了。单纯从演讲与沟通的角度,我时常鼓励学生,一定要多读一点书。哲学家周国平说,读书有一个好处:第一,知道自己所处我世界如何。第二,与伟人对话交朋友。第三,让自己的灵魂不寂寞。哲学家说得高深。我认为,对于普通人,尤其是还有事业追求的人,读书有好处在于,你可以知道世界究竟有多

      查看更多 2019-09-24 樊荣强 127

    • 如何让演讲中的过渡更加自然?(每日观察0101)

      文/樊荣强观察许多人的演讲,我们总是能够发现,他们在演讲中,对于不同议题或要点之间的转换处理得不够自然,很生硬、很突兀,甚至连接不起来。怎么让自己的演讲变得行云流水一般,把不同的议题或者不同的观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是需要技巧的。《魏斯曼演讲圣经·说的艺术》一书中,针对借助PPT演讲提出了“内部串词的12种类型”。所谓“内部串词”就是串联演讲各个部分的陈述。他说:他参加并观察了很多志演讲,“每次我都

      查看更多 2019-09-23 樊荣强 165

    • 观众不是来负责为你鼓掌的!(每日观察0100)

      文/樊荣强今天是我从6月起写每日观察的第一百篇。中间有几天因为出国,写作不是很方便,所以落下了几篇,几乎还是不间断地坚持着。为这份坚持我感到欣慰!之前写的文章,几乎都是围绕着沟通这个话题而展开的,以后还是会围绕这个主题来写。沟通,除了身体语言之外,我们还要依赖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换一种说法就是要通过讲话和写作来完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讲话比写作更重要,因为很多人可以不写作,但是必须讲话。今天的

      查看更多 2019-09-22 樊荣强 173

    • 年轻时该不该看《增广贤文》?(每日观察0099)

      文/樊荣强前几天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段文字,说年轻人不适合读《增广贤文》,理由是,读了之后容易让人变得圆滑世故,尤其是其中包含一些道家学说,有些消极的意味,容易让年轻人丧失激情和锐气。姑且不论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先看下《增广贤文》是什么。《增广贤文》是蒙学经典之作,在众多论及人之常情引人向善的前人修身处世经验中,最为通俗易懂的。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

      查看更多 2019-09-21 樊荣强 253

    • 不会归纳概括,就不要开口讲话(每日观察0098)

      文/樊荣强逻辑这个东西,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那里,就开始深入地研究,而且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逻辑学之父。为什么今天我会讲逻辑这个话题呢?因为前两天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情景,女主对男方说:“有理性就有逻辑,有逻辑就不会胡思乱想。我现在特别希望自己不会胡思乱想。”这句台词说得不错!胡思乱想是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思绪没有明确的目的,而且混乱没有条理,不仅不会得到期望的答案,还会给自己平添烦恼。一个在要

      查看更多 2019-09-20 樊荣强 151

    • 思考终极秘密:元思维以及三个元问题(每日观察0097)

      文/樊荣强如果你是从事咨询、设计、广告等职业的,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精心准备了给客户的方案汇报,打算去跟他们的老板讲两个小时。可是当你如约去到客户那里,对方的老板告诉你,对不起,他有急事要搭飞机赶往上海。怎么办?是换一个时间再来,还是一边走一边说,司机已经在楼下等着我呢。当然,你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下一次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面。但是,你能够在下楼的电梯上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里,把你准备讲两个小时的东

      查看更多 2019-09-19 樊荣强 128

    • 柏拉图“洞穴神话”的寓意(每日观察0095)

      文/樊荣强昨天的每日观察说到了柏拉图最核心的哲学观点——理念。但是,许多人可能并不能轻易地理解它。柏拉图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幅颠倒的世界画面:先有精神世界的理念,才有现实世界的万物。我们在现实世界看到的,只不过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图为了便于我们理解他的学说,特别用了一个洞穴比喻来通俗地解释。洞穴比喻又称为洞穴神话。假设有些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们是一群囚徒,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坐在地上,背向洞口

      查看更多 2019-09-17 樊荣强 228

    立即报名 免费试听

    填写以下报名表,获赠800元试听机会一次。获赠《樊荣强讲话技术》秘籍一本。上课地点: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东原中心4号楼1205

    023-6385-4370 135-0035-2876

    服务QQ:754934632  咨询时间:9:00 ~ 9:00

    您也可以拨打 : 187-2336-1670
    服务时间: 7x24小时

    电话咨询
    免费试学
    热门课程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