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说老子话写作44:知止不殆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四章】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一章,老子让读者做选择题。他分别出了三道选择题:名誉和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重要?生命和财产比起来,哪一个更珍贵?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有害?虽然老子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是,以老子一惯的“无为”观念,很显然,生命比名誉更重要,生命比财产更珍贵,得到比失去更有害。名誉、财产这
查看更多 2025-02-26 樊荣强 8
-
简说老子话写作43:不言之教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三章】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这一章,老子继续阐释他的“弱者道之用”以及“无为”思想。让人特别佩服的是一点是,老子总能看到我们常人所看不到的更深一层的道理。在常人看来,弱的就是弱的,柔的就是柔的,但是,老子不这么看,他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你拿着它去跟整个天下的其他东西比较,就会发现它是最坚强的。尤其
查看更多 2025-02-26 樊荣强 9
-
简说老子话写作42:三生万物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这一章,从古至今最有争议的是对“一”“二”“三”的解释。老子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依然只是各执一词,各自自圆其说。我赞同陈鼓应先生的观点,本章为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就是世界是怎么来的,就
查看更多 2025-02-26 樊荣强 7
-
简说老子话写作41:道隐无名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老子是挺孤傲的一个人,说话虽然算不上刻薄,但是很多时候真的让人接不住。就连老子这个称谓,就让一般人够不着。老子不姓老,姓李,全名
查看更多 2025-02-26 樊荣强 7
-
简说老子话写作40:有生于无
文/樊荣强【老子·第四十章】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读《道德经》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悟性和理解力。与《论语》比较起来,《道德经》更加烧脑,一则老子的观点比孔子的观点深奥,二则《道德经》的文言文比《论语》更加简洁。因此,读《道德经》,对很多人来讲近乎猜谜。而比猜谜更麻烦的是,平常的猜谜,谜底几乎都是唯一的。而读《道德经》这样的猜谜,没有唯一的谜底,每个猜谜者都有自己的答案
查看更多 2025-02-26 樊荣强 3
-
简说老子话写作38:上德不德
文/樊荣强【老子·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的思维方式,最大的特点是逆向思维,从不按一般人的习
查看更多 2025-02-26 樊荣强 7
-
简说老子话写作37:道常无为
文/樊荣强【老子·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在许多人的眼中,老子强调无为,就是追求无所作为,甚至要像佛教徒那样清心寡欲。其实我们误解了老子。实际上,无为在老子那里只是实现有为目的的一种手段,仔细回味他的一些说法,他更像一个谋略家,一个功利主义者。本章的第一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暴露了他作
查看更多 2025-02-26 樊荣强 5
-
苏辙的政治影响:批评皇帝宋神宗,反对王安石变法
在人们的印象里,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更多的就说不上来了,在苏轼熠熠光华的笼罩下,苏辙的存在感极弱,人们看不到他的闪光之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们只知道苏辙的名望没有苏轼高,苏轼锋芒毕露,其实苏辙更是咄咄逼人,批评时政的言词比苏轼更犀利,就是皇帝、重臣也敢批评,一点不留情面,算得上是有宋以来的第一愤青。如果不是有个“明星哥哥”,他应该也能成为一个焦点人
查看更多 2025-02-26 樊荣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