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润《底层逻辑》要点抄评013 复利思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算法”,把同样公平的机会,放在很多人面前,不同的人生算法,会导
文/樊荣强013 复利思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算法”,把同样公平的机会,放在很多人面前,不同的人生算法,会导致全然不同的选择。(P.090)网上有一个经典公式广为流传:如果一个人每天进步1%,一年之后,他的能力会提升38倍,相反,如果他每天都退步1%,一年之后,他的能力几乎消失殆尽。写成公式如下:这两个算式看上去很鸡汤,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里面包含着复利思维,但是把公式拆解之后,会发现
查看更多 2025-03-11 樊荣强 5
-
刘润《底层逻辑》要点抄评012 流程、系统、机制、体系、制度等词,这些词之间区别到底是什么?(P.068)
文/樊荣强012 流程、系统、机制、体系、制度等词,这些词之间区别到底是什么?(P.068)语言是人类思考、认识事物的工具,当然也是交流的工具。事物之间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反映到语言上,各个名词概念也就会有差别。如果我们不能正确以至准确地区别各个名词概念,不仅导致思维混乱,而且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流程、系统、机制、体系、制度等词汇,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把它们之间的差别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5
-
刘润《底层逻辑》要点抄评011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P.05
文/樊荣强011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P.058)一个人的核心能力,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比如你看一个机械表,表面上你看到表盘上有时针、分针、秒针在走,它背后是一个什么动力或规律呢?只有懂得的人才知道。什么是规律?刘润下了一个定义:你给某个事物一个刺激,它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规律。我认为,规律就代表一种因果关系。说玄一点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5
-
刘润《底层逻辑》要点抄评009 人们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中,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P.044)
文/樊荣强009 人们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中,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P.044)刘润说出这个观点的时候,他是在讲辩论,而且是表演性质的辩论。但这个观点适用于所有沟通的场合与方式,比如谈话、演讲、谈判、写作,等等。从表演性质的辩论来讲,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而说服观众也不是要改变观众的观点,而是改变观众的态度。态度改变了,他们会自己改变观点。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是,给观众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5
-
刘润《底层逻辑》要点抄评008 “为什么+观点”就是一只注射器。(P.038
文/樊荣强008 “为什么+观点”就是一只注射器。(P.038)刘润说,“为什么”是“黄金三问”(Why、What、How)里最有力量、最有可能触及灵魂的问题,但也是最危险的问题。刘润把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How(怎么办)称为“黄金三问”,而我把它们称为“元问题”或者“元疑问”。“黄金”只表示它们很贵、很有价值,而“元”则表示它们是根本的,别无其他的。我认为,所有的疑问,不论其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6
-
刘润《底层逻辑》要点抄评007 一个人的表述细究起来,至少可以分为四种:事实(Fact)、观点(Opinnon)、立场(Stan
文/樊荣强007 一个人的表述细究起来,至少可以分为四种:事实(Fact)、观点(Opinnon)、立场(Stand)、信仰(Belief)。P.032无论写作还是讲话,我们表达出来的内容,我把它们统统都称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元问题”的答案。而是什么又分为客观是什么和主观是什么。如果以我上述划分,刘润所说事实属于客观是什么,观点、立场和信仰都属于主观是什么。所谓事实,就是独立于人的判断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7
-
刘润《底层逻辑》要点抄评004 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
文/樊荣强004 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P.007)这话不是刘润说的,而是电影《烈日灼心》中一个警察说的话。刘润只是由此引出了人的行为背后的三种准则或者三种驱动力:人性、道德和法律。人性、道德和法律,看上去是老生常谈,但刘润把他们之间的差别讲得清晰明了。人性,主要讲的是个体的人,涉及到两点:生存和繁衍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6
-
刘润《底层逻辑》要点抄评006 同时拥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P.020)
文/樊荣强006 同时拥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P.020)这句话不是刘润讲的,而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兹杰拉德说的。我对这句话高度赞同,而且我认为它就是被称为中国传统最高智慧的“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执两用中。《礼记·中庸》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大意是,孔子说:
查看更多 2025-03-10 樊荣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