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荣强:人生的意义真的就是有用吗?
文/樊荣强最近,治愈系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非常火爆。我也跟风看了一下,对张凤侠和女儿李文秀的一段对话,颇有感触。李文秀: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张风侠:啥叫有用?李文秀啊,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啊,要是没有人用,他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这段对话,听上去特别让人舒服,尤其是觉得自己没有本事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4
-
樊荣强:怎么理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
文/樊荣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其含义丰富且深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首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这里的“学”字,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包括了实践、经验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拓宽视野,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寻求进步。其次,“教然后知困”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挑战。当我们尝试教授他人时,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2
-
樊荣强:以“酒不醉人人自醉”为题的演讲范文
文/樊荣强即兴演讲是非常考验人的。如果没有钻石法则这样的超级工具,一般人很难快速的组织起一篇演讲稿。昨天下午是五月的演讲练习例会,在曾小兰同学的和达汽修厂举行。彭家勇同学抽到的题目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他的演讲惊艳全场。他严格遵循我所传授的钻石法则,完全得到了我的真传。下面是文字实录:我演讲的题目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赞同这样的观点,也很喜欢这句话。它出自于《水浒传》的第四回。为什么我喜欢这句话呢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3
-
樊荣强: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不是逻辑和理性
文/樊荣强我的一位朋友,大学教授,专门研究经济学的。他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加上了自己的评论,批评金庸大侠写小说完全不讲逻辑,经不起推敲。我跟他留言:你没有发现,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不是逻辑和理性吗?是冲动,是非理性,是潜意识。现代西方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的假设:资源是有限的、人是理性的。我的经济学教授朋友,醉心于西方经济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相信人是理性的,甚至是坚定的理性主义者,不足为怪。然而,这个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4
-
樊荣强:窦文涛变成了拜金主义者
文/樊荣强20年前,在广州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特别喜欢窦文涛的主持。那个时候的窦文涛,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视金钱如粪土。可是,我最近看了一个窦文涛的视频,发现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他说:我敢说我现在就拜金主义,我现在觉得,我对这个社会一切的感觉,你说我俗也好,我有我的精神世界,可是我仍然认为,赚钱第一,我要不多囤点儿钱呢,我靠不了任何人,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你干什么,你都是要钱的,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5
-
樊荣强:再谈“为什么说”与“为什么会”的差别
文/樊荣强昨天的文章讲了“为什么说”与“为什么会”的差别,今天作一点补充。读我自己的书《神经》,也就是《元思维:问与答的思考及表达智慧》,发现一个问题值得探讨。第三章《如何提出疑问》开篇就写道:如何提问?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为什么很难?因为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思考为何物,不知道思考的起点是提问,不知道问题与疑问的区别,不知道疑问的类型。这么多不知道,提问又从何做起呢?这里的“为什么很难”,它既不是“为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4
-
樊荣强:“为什么说”与“为什么会”的差别
文/樊荣强了解我的“元思维”以及“元写作”理论的人都知道,“元问题”即立题有三种类型: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三种立题之间也有分不清的情况,比如,“为什么说”与“为什么会”的问句,虽然都冠有“为什么”这三个字,但是,他们并不都属于“为什么”。举个例子:为什么说他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不靠谱的人?为什么说他是一个不靠谱的人?——这看似“为什么”,其实它是一个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4
-
樊荣强:减少需求,尤其是伪需求,过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文/樊荣强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伪需求”,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的,强调企业不能因为“伪需求”而盲目投入人财物。今天换一个角度来讲。当然,伪需求不是指企业的需求,而是指用户的需求,是企业老板和产品经理想象出来的用户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看,作为人的需求也分两种:真需求与伪需求。人的伪需求是由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广告的诱感、媒体的蛊惑等激发出来的。资本主义的一大罪恶就是,穷尽各种手段激发人的“伪需求”,达
查看更多 2025-04-01 樊荣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