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早课和晚课的内容,早晚课礼仪
摘要:在佛教礼仪中,早晚课是佛家一种醒觉,反省自己的活动。是行者个人专注用功、抒发宗教情操的时机,也是对众生、社会的关怀与祝福。那么,早晚课都有什么样的内容呢?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早课: 在佛教礼仪中,早晚课是佛家一种醒觉,反省自己的活动。是行者个人专注用功、抒发宗教情操的时机,也是对众生、社会的关怀与祝福。那么,早晚课都有什么样的内容呢?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佛教礼仪
查看更多 2025-02-27 樊荣强 5
-
樊荣强给女儿的100封信:第18封
亲爱的女儿:前几天你跟妈妈通电话,谈到了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这很好!有烦恼就要向妈妈、爸爸倾诉,我想写这封信,给你一些忠告。你一定要记住这个观点: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当你能够与某人成为朋友,一定是因为彼此有可以交换的价值。如果只有单方面一味的付出,或者一味的索取,终将遍体鳞伤。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伤害你的人,对你不友善的人,有无数的人,注定不能成为你真正的朋友。你必须无视他们,
查看更多 2025-02-27 樊荣强 5
-
开窍的十大标志
一个人一旦开窍了,会变得话越来越少。他懂得了言多必失的道理,他更喜欢倾听别人说话,然后再决定自己是否该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声。再也不是原来那个热心肠废话连篇的人了。人一旦开窍以后就懂得了,专心经营自己。业余时间用来锻炼身体,用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挣钱能力。一个人一旦开窍,以后就会懂得越来越重视人性了,他会按人性的规律去说话,做事做决定。他不会再无条件的帮助别人。因为他知道
查看更多 2025-02-27 樊荣强 4
-
禅宗六祖的名字是“惠能”还是“慧能”?
樊荣强2021年12月12日在南华寺留影六祖惠能大师(638-713年),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据《宋高僧传》等记载,慧能俗姓卢。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三岁丧父,稍长靠卖柴养母度日。因听人念《金刚经》,得知是黄梅弘忍处传
查看更多 2025-02-27 樊荣强 6
-
简说老子话写作81:信言不美
文/樊荣强【老子·第八十一章】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老子《道德经》写到了八十一章,也应该有个总结了。这个总结写什么,该怎么写呢?我们来看看老子写《道德经》的初衷:他在周朝衰落之际,辞掉国家图书馆的领导职务,骑着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关令尹喜的恳
查看更多 2025-02-27 樊荣强 5
-
简说老子话写作80:小国寡民
文/樊荣强【老子·第八十章】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许多哲学家想都想象过理想的国家或者理想的人类社会。西方著名的人物包括: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写了一本书《理想国》,提出由哲学家担任国王;16世纪英国的莫尔写了一本小册子《乌托邦》,描写了他
查看更多 2025-02-27 樊荣强 14
-
简说老子话写作79:天道无亲
文/樊荣强【老子·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坦率地讲,本章的意思不太好理解,因为两点:一是前后逻辑不太清楚,观点跳跃,似乎前言不搭后语。二是个别的词语,比如“左契”“司契”“司彻”不查前人的注释,可能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不论如何,我还是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大怨,必有余怨”,这话首先让我想起破镜重圆。
查看更多 2025-02-27 樊荣强 6
-
简说老子话写作78:正言若反
文/樊荣强【老子·第七十八章】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宇宙自然万物中,老子最津津乐道的是“水”,为什么老子喜欢用“水”来说道呢?因为“道可道,非常道”。道这个东西很抽象,很
查看更多 2025-02-27 樊荣强 6